从1岁到140岁,古人对年龄的称谓详解

古时,人们交流时不会直接说自己多少岁,而是会用年龄称谓来代替。

这些在诗词中也常有体现,比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中的: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这里的黄发指老人,古时,黄发是长寿的象征。垂髫,用来指小孩子,髫,小孩垂下的短发。

【幼年】

初度:是指出生之时。

出自《离骚》:皇揽揆余初度兮,肇赐余以嘉名。也称生日为“初度”,出自《元史》: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。

汤饼之会:指婴儿出生三日。

旧俗小儿出生三日,设筵招待亲友谓之“汤饼筵”,也作“汤饼宴”、“汤饼会”。

三朝:指出生三天的婴儿。

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:三朝洗儿,曰汤饼之会;周岁试周,曰晬盘之期。

赤子:指初生的婴儿,

原来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是赤色的,故称“赤子”。

襁褓:泛指1岁以下幼童。

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。襁襙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。

晬盘之期:指一周岁。

一周岁的时候要抓周,晬盘里会盛放各种物品。

孩提:指2—3岁的儿童。

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。

始龀(shǐ chèn):男孩8岁,女孩7岁。

根据生理状况,男孩8岁、女孩7岁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这时叫“龀”,“龆年”或“髫年”。

蓬头稚子学垂纶,侧坐莓苔草映身。路人借问遥招手,怕得鱼惊不应人。——胡令能《小儿垂钓》

总角: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。

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如两个羊角,故称“总角”。

总角之宴,言笑晏晏。 信誓旦旦,不思其反。——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

九龄:指9岁。

九龄在古代是一个专属名词,不存在其他“数字+龄”这种特定用法。陶潜 《责子》诗:通子垂九龄,但念梨与栗。

黄口:10岁以下。

唐代以后,管不到十岁的孩子都可以叫“黄口”。黄口是从雏鸟嘴角鹅黄而得来。

幼学:10岁。

指初入学的学童。古代孩童十岁入学,所以幼学又指十岁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人生十年曰幼,学。”

外傅之年:儿童10岁。

指出外(寻师傅)求学的年纪。《礼记·内则》:十年,出就外傅,居宿於外,学书记。

【少年】

金钗之年:女孩12岁。

头上金钗十二行,足下丝履五文章。——《河中之水歌》

豆蔻、豆蔻年华: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。

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,初夏还不是盛夏,比喻人还未成年,故称未成年的少女时代为“豆蔻年华”。

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春风十里扬州路,卷上珠帘总不如。——杜牧《赠别》

舞勺之年:少年13至15岁。

《礼记》记载:勺,一种乐舞,古未成童者习之。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。

及笄(jí jī):指女子15岁。

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,用笄插起来,因此称为及笄。《礼记·内则》:女子……十有五年而笄。

志学之年:15岁。

孔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。

【青年】

成童:13或15稍上的年岁,泛指少年。

《谷梁传》:羁贯成童,不就师傅,父之罪也。范宁注:成童,十三岁以上。《礼记》:成童,舞象,学射御。郑玄注:成童,十五以上。

舞象之年:少年15至20岁。

舞象是一种模仿打仗和狩猎的舞蹈,古代到了15岁就要学习和跳这种舞。

二八:指16岁。

谓正当青春年少,多用于女子。徐陵《杂曲》:二八年时不忧度,房边得宠谁相妬。

破瓜、碧玉年华:16岁。

旧时文人拆“瓜”字为二八以纪年,谓十六岁。诗文中多用于女子。

碧玉小家女,不敢攀贵德。感郎千金意,惭无倾城色。碧玉破瓜时,相为情颠倒。感郎不羞郎,回身就郎抱。——《碧玉歌》

加冠:指男子20岁。

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,表示已成年。

嗟我客上都,忽已见暮春。骑马出闇门,眯眼吹红尘。西湖商贾区,山僧多市人;谁令污泉石,只合加冠巾。黄冠更可憎,状与屠沽邻,齁齁酒肉气,吾辈何由亲!少须一哄散,境寂鸥自驯。举手邀素月,移舟采青苹。钟从南山来,殷殷浮烟津。鹤发隐者欤?长歌收钓缗。畏冷不竟夕,恨此老病身。明发复扰扰,吾诗其绝麟。——陆游《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》

弱冠:男子20岁。

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,以示成年,但体犹未壮,故称“弱冠”。

弱冠同怀长者忧,临岐回想尽悠悠。耦耕若便遗身老,黄发相看万事休。——刘禹锡《重答柳柳州》

桃李年华:女子20岁。

粉淡香清自一家,未容桃李占年华。常思南郑清明路,醉袖迎风雪一杈。——陆游《梨花》

花信年华:女子24岁。

指这个年龄的女子最为美丽,最像一朵花。《元夕后连阴》:谁能腰鼓催花信,快打扬州百面雷。

而立之年:30岁。

《论语·为政》:三十而立。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、学识自立、事业自立的年龄。后因称三十岁为“而立之年”。

始室:30岁。

《礼记·内则》:“三十而有室,始理男事”。

克壮:30岁。

正当壮年,古代30岁为壮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三十曰壮,有室。

【中年】

不惑之年:40岁。

《论语·为政》:四十而不惑。不惑之年,心宜不动。

常思玉金枷重。无常一著可伤悲,悟时速把良缘种。鄙了惺惺,装成懵懂。修完内貌频看供。功成行满去朝元,瑞云。——《踏云行赠张公》

:50岁。

《礼记·曲礼上》:五十曰艾,服官政。艾是指艾服,一种官衣。最初是指一种刑罚,把衣服的下摆裁掉算是代替宫刑。应该是只针对当官的人,所以后来用艾表示做官。古人认为50岁应该有一官半职了。

知天命、知命之年:50岁。

《论语·为政》:五十而知天命。是说五十岁之后,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,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,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。后人因以“知天命”为五十岁的代称。

六九年:54岁。

是表示活了六个九年,即54岁。六和九在古代都是重要数字。

【老年】

耳顺、耳顺之年:60岁。

《论语·为政》:六十而耳顺。

花甲之年:60岁。

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,以六十年为一循环,一循环称为一甲子,又因天干地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,又称花甲。

:60岁。

古称60岁的人为“耆”。《礼记·曲礼》:六十曰耆。

继粟继肉,以养贤才;祝鲠祝噎,以礼耆耋。—— 陆游 《谢致仕表》

下寿:古人以60为下寿。古代到了60岁就可以称为寿了,60岁是刚过寿的线。

《庄子·盗跖》:人上寿百岁,中寿八十,下寿六十。

还历寿:61岁的寿辰。

由于按干支纪年法,60年为一轮,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,故称“还历”。

从心之年:70岁。

《论语·为政》: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踰矩。

古稀:70岁。

人生七十古来稀,古代人活到70岁,也就很不容易了。

朝回日日典春衣,每日江头尽醉归。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穿花蛱蝶深深见,点水蜻蜓款款飞。传语风光共流转,暂时相赏莫相违。——唐·杜甫《曲江二首·其二》

悬车之年:70岁。

悬车: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,废车不用,因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。

杖国之年:70岁。

意思是年过七十可以拄拐杖在都城、国都内行走。

《礼记·王制》:"五十杖于家,六十杖于乡,七十杖于国,八十杖于朝,九十者,天子欲有问焉,则就其室,以珍从。"

:70岁。

《釋名•釋長幼》:“七十曰耄,頭髪白,耄耄然也。”

喜寿:指77岁。

草书喜字似七十七,故特代指77岁。

:80岁。

东汉·许慎《说文解字》:年八十曰耊。字亦作耋。

耄耋之年:七八十岁的年纪,泛指年纪大的人。

汉·曹操《对酒歌》:“人耄耋,皆得以寿终。恩泽广及草木昆虫。”

杖朝之年:80岁。

《礼记·王制》:八十杖于朝。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。

伞寿:80岁。

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,故称“伞寿”。

中寿:指80岁以上。

《庄子·盗跖》:人上寿百岁,中寿八十,下寿六十。

米寿:88岁。

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,故借指88岁。

:90岁。

背弯曲,面有寿斑的高寿老人。

鲐背之年:九十岁高龄的时候,泛指老人高寿。

《释名·释长幼》:九十曰鲐背;背有鲐文也。或曰黄耇,鬓发变黄也。耇,垢也。

白寿:99岁。

百少一为99,故借指99岁。

期颐:指百岁高寿。

古时称百岁为“期颐之年” 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人生十年曰幼,学;二十曰弱,冠;三十曰壮,有室;四十曰强,而仕;五十曰艾,服官政;六十曰耆,指使;七十曰老,而传;八十九十曰耄,七年曰悼。悼与耄,虽有罪,不加刑焉。百年曰期,颐。

上寿:百岁。

《庄子·盗跖》:人上寿百岁,中寿八十,下寿六十。

人瑞:或称百岁人瑞,指年纪100岁以上的人。

康熙颁文:“百岁老民给予‘升平人瑞’匾额,并给银建坊。”

茶寿:指108岁。

茶字上面廿,下面为八十八,二者相加得108岁。

花甲重开:120岁。

花甲指60岁,因此花甲重开就是两次花甲的意思,60+60=120岁。

双稀、双庆:140岁。

古稀指70岁,因此双稀是70岁的两倍140岁。

本博客内容除非另有说明,否则本网站上的内容均采用知识共享署名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
相关推荐

没有资料

发表评论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,分享到朋友圈

老木是你永远的朋友
返回顶部